澳门通天论坛一肖一码
- 27
- 2024-11-09 10:37:35
- 74
诸葛亮为什么要废掉李严
李严被废为庶民,纯属自己给自己挖坑。本来作为东洲集团的代表人物,李严是刘备、诸葛亮团结的对象,刘备也授予其总管国内军事的中都护一职,与诸葛亮共同辅佐刘禅,可惜他陷入对诸葛亮不满的情绪中不能自拔,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掣肘诸葛亮,最后被废也是理所当然。
东洲集团的优秀代表
西蜀政权由三大板块构成,一块是谯周、法正和张松为代表的“土著豪门士族”派,后人称之为益州集团;一块是以刘璋为核心的第一批“移民”势力,被称为东洲集团,李严就是其中之一;还有一块就是刘备诸葛亮等第二批“移民”势力,也是西蜀的新主人,被称为“荆州集团”。
李严是南阳人,年轻时在荆州任职,曹操占据荆州后,他被任命为秭归县令入川。益州牧刘璋非常赏识李严的才华,将他从基层官员一路提拔到护军的要职。
没想到李严率众投降了刘备,导致刘璋成为过去时,他则被刘备授予犍为太守,逐步走入蜀汉政权的要层。在担任太守期间,李严展现了他卓越的治国才华和军事才能,他修订法律、整修城池、领兵平叛、兴修水利、开山筑路,短短五年时间,把犍为郡治理得耳目一新。
由此,李严成为刘备眼中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。荆州集团作为西蜀的“客人”,却“以客欺主”,霸占了益州。为了统治稳固,荆州集团的基本策略是,对益州集团打压,对东洲集团拉拢。李严这个东洲集团的优秀代表,自然成为刘备的掌中宝。
建兴元年,刘备驾崩,临终前任命李严与诸葛亮一起,出任后主刘禅的辅政大臣,诸葛亮任丞相,主管政务,李严副之,统领全国军事。刘备的这个任命,除了对李严能力的认可外,更重要的是对东洲集团释放了友好的信号!
利益熏心对抗诸葛亮
然而,李严并没有读懂刘备的苦心,他一心扮演辅臣的身份,忘记了“友好大使”的角色,与诸葛亮的配合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。
由于两个人在北伐等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分歧,导致李严辅臣的身份名存实亡,蜀汉政权的实际权力,全部落于诸葛亮一人之手,甚至诸葛亮的亲信们,都要比李严来得风光。
其实再也不难理解,他们本就是两个阵营的人,李严只是拉拢的对象,本就不是“自家人”,再加上立场有异,和两辅臣掣肘的格局,走向对立恐怕也是必然。
此时李严个人性格上的弱点暴露无遗,他以任性的方式与诸葛亮对立。建兴四年,他拒绝诸葛亮要求他镇守汉中的部署,并企图分割五州为巴郡,自己裂土而治。建兴八年,以司马懿招降为要挟,换取他与儿子的升迁,才同意率兵出汉中,配合诸葛亮的军事行动。
建兴九年,李严做出了一个作死的举动,负责粮草督办的他,突然给诸葛亮去信,声称遇到大雨交通阻断,粮草无法运达,请求罢兵。诸葛亮在粮草断绝的情况下,迫不得已半途而废。没想到,李严一见到诸葛亮,装作大吃一惊的样子说:“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粮草,你怎么撤军了?”
搞笑的是,为了掩盖自己粮草筹备不力的事实,他又上疏刘禅,声称撤军是诱敌深入之计。如此前后矛盾的说法,不可能不露馅。
诸葛亮决定不再对李严采取忍让的态度,他上表刘禅,将李严贬为庶民,流放梓潼。
悔悟中离世
李严的结局,本质上是派系之争的结果,但也跟他个人的性格弱点有很大关系。李严深知自己不是荆州集团核心,最早想以“卖身投靠”的方式,巴结诸葛亮。他曾经建议诸葛亮加九锡称王,被诸葛亮拒绝并遭到训斥。
马屁拍到马蹄上,李严恼羞成怒,转而与诸葛亮为敌。李严的任性,公私不分其实早年就已经显现,在犍为郡期间,虽然政绩突出,但与同僚关系极其恶劣,只是被政绩掩盖了。
他比较幸运的是,碰上了有大局观的诸葛亮,诸葛亮还是希望李严能做他手下的“乖宝宝”,也鉴于同为辅臣的关系,不好直接下死手。可惜这些都被李严当做对抗诸葛亮的资本,进而越滑越远,以至于置军国大业不顾。
李严被废为庶人后,诸葛亮并未落井下石,他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,接替李严,为他督办北伐粮草筹备。也许正是这个任命,才让李严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。此后,他一心静等诸葛亮重新起复他的决定,以洗刷自己的耻辱。
可是等来的结果却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!李严忧愤交加,他知道,在这个世界上,他得罪的人太多,真正能够赏识他的人只有诸葛亮,诸葛亮死了,他的前途也就彻底断送了!不久,李严就在这种忧愤和悔恨中郁郁而终。
要分析这个问题,我们要清楚李严的身份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李严,又名李平,字正方,南阳人。原本是刘璋的部下,刘备入蜀时,曾在绵竹与刘备对阵。后降于刘备。而在刘备病逝于永安之前,曾托孤刘禅于诸葛亮,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。但是,在刘备去世以后,李严并没有履行他的职责,发挥辅臣的作用。
相反的是,他还因粮草一事被诸葛亮贬为庶民,遭到流放。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废掉李严呢?这其中又有什么曲折呢?以下便是个人的理解。
第一、李严以粮草不济为由,引诸葛亮退兵,耽误了北伐大计。
据《三国志·李严传》记载的:
九年春,亮军祁山,平催督运事。秋夏之际,值天霖雨,运粮不继,平遣参军狐忠、督军成藩喻指,呼亮来还。
之后诸葛亮便退兵回蜀面见后主刘禅。这时候,李平也就是李严,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,还说粮草明明十分丰盛,此时退兵,是诸葛亮的过错,想要以此来治诸葛亮的罪。但诸葛亮却保存的有李严的书信,于是李严就"辞穷情竭,首谢罪负。乃废平为民,徒梓潼郡。”
而此时的李严这么做又是为什么呢?他明知道诸葛亮正在北伐的紧要关头,却依然以"粮草不济"为由,引诸葛亮回蜀,想要借机扳倒诸葛亮。陈寿在评《三国志》中说:"欲以解己不办之责,显亮不进之愆也。"
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诸葛亮把他的书信也保留着,这样一来,李严拙劣的谎言就被拆穿了。而此时诸葛亮更是说出了许多李严的缺点,最后使得后主刘禅下旨,将李严贬回梓潼郡,削官为民。
第二,李严与诸葛亮同为辅政大臣,诸葛亮有实权,李严心生不满。
如《三国志·李严传》所言:“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。以严为中都护,统内外军事,留镇永安。”可见,刘备死前还是很重视李严的,把他和诸葛亮并列辅政大臣。
而李严也是有真才实干的。"少为郡职吏,以才干称。"虽然他在刘备死后,地位还在不断提高。但是李严此人却十分贪权。他曾义正言辞的上书刘禅,说应以江州为中心,划出五郡,成立巴州,让他来当巴州刺史,还想要有开府治事的权力。
而为什么李严会这么急不可耐呢?自然是因为诸葛亮的刺激。在后主刘禅继位后,诸葛亮救被封为武乡侯,享有开府治事的权力。再加上之前的大丞相的职位。显而易见,诸葛亮成了蜀汉的第一把手。
据《三国志》所言,就是:“政事无巨细,咸决于亮。”或许诸葛亮觉得这没什么,但在李严内心就十分不满。他和诸葛亮一样,都是刘备钦定的顾命大臣。凭什么诸葛亮可以坐镇成都,权力滔天,而他只能呆在边疆,做个小官呢?由此他才会对诸葛亮多次挑衅,使得诸葛亮不得不将他贬黜,废掉官职。
第三,李严与诸葛亮不在同一个政治集团中,相互之间有所竞争。
据《三国志·李严传》记载,李严原本在刘表部下任职,后来又投靠了刘璋。最后才在与刘备对阵绵竹时投靠刘备。此外,众所周知,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,是由荆州、东洲、益州三个集团所组成的。
而此时的李严,他的身份又有些特殊。因为东洲集团的代表人物就是刘璋,而李严之前是刘璋的部下,虽然后来又投靠刘备,属于荆州集团的人,但李严还可以说是半个东洲人,半个荆州人。而个人认为,刘备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,所以才让李严为副,辅佐刘禅的。
但是诸葛亮却不一样,他始终都是荆州集团的人,更是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。而着三个集团,虽然明面上都是同属蜀汉的势力。但终究根源不同,私底下也是有些矛盾的。其中的荆州集团,相对于东州和益州集团来说,终究是刘备最信任的势力,人数又最多,在蜀汉也就牢牢占据着"主人"的地位。
而作为"主人"集团中的一把手——诸葛亮,自然也会想方设法的使蜀汉按照自己的计划来,以一统中原。此时屡次挑衅诸葛亮,甚至破坏他北伐大计的李严,自然没什么好果子吃。
由上文我们不难知道,诸葛亮废掉李严是有多种原因存在的,或许是李严私欲膨胀自取灭亡,也或许是诸葛亮排斥异己维护稳定。但究竟是什么原因,还需要多加分析。
你是如何看待李严的?
欢迎关注,讲述三国故事,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